
冬至有什么含義你知道嗎?民間又有哪些傳統習俗呢
發布時間:
2018-12-21
冬至的“至”是“到頭”的意思,而不是“到”的意思。什么到頭了呢?原來是陽光直射點南移或北移到頭了。北半球在冬至那一天,太陽南移到頭了,該北移了,北半球夏至那一天太陽北移到頭了,該南移了。?地球的公轉軌道上,有一個“冬至點”
冬至的“至”是“到頭”的意思,而不是“到”的意思。什么到頭了呢?原來是陽光直射點南移或北移到頭了。北半球在冬至那一天,太陽南移到頭了,該北移了,北半球夏至那一天太陽北移到頭了,該南移了。
地球的公轉軌道上,有一個“冬至點”。地球運行到冬至點,是冬至的那一刻。天文學可以精確地計算到“微秒級”。冬至點就是“近日點”,這時地球運行的角速度、線速度都是最大。
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的含義是什么
冬至,俗稱“冬節”“長至節”或“亞歲”等,既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,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。
冬至為“冬節”,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,在古代民間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講法。古時候,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,所謂“年終有所歸宿”。古時有“冬至一陽生”的講法,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,陽氣慢慢開始回升。
晝短夜長
冬至,俗稱“冬節”,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。冬至過節源于漢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 冬至起源于中國人的陰、陽觀念。陰、陽象征生命的平衡與協調,中國人相信冬至來臨之時,正是“陰”的黑暗力量與陰寒本性最強烈的時候,與此同時,亦是極為重要的關鍵時刻,只因“陽”的光明與溫暖將會逐漸取締“陰”的極寒本性。因此,冬至是一個協調及和諧的歡樂時刻。古人認為到了冬至,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,但春天已經不遠了。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,表示年終有所歸宿。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,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,如果外出不回家,就是不認祖宗的人。
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長的一天,過了冬至,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。
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: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,也就是說,冬至是今年全年黑夜最長的一天,從冬至后一天開始,白天會越來越長了。
冬至在很多地方又被稱做“小年”,所以很多地方都有過冬至的傳統,在南方比如廣東甚至有“冬大過年”的說法。那么冬至這一天,都有什么講究呢?
一、拜天祭祖:
從周代起,冬至這一天就有祭祀活動,《周禮春官·神仕》:“以冬日至,致天神人鬼?!?/div>
這一天,很多地方都會祭祖,即便是最貧窮的人家,都會拿出平時的積蓄來添置新衣,準備祭祀用品。
二、傳統飲食:
冬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,比如北方水餃、潮汕湯圓、東南麻糍、臺州擂圓、合肥南瓜餅、寧波番薯湯果、滕州羊肉湯、江南米飯、蘇州釀酒等
北方吃餃子的習俗,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在冬至舍藥留下的。
六甲番人是潮汕人,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,冬至這一天,父母親都會在家宅的門窗搭粘兩粒冬節圓,而更有一些人家還會在桌、櫥、梯、床等顯眼處搭圓,而漁家的船首,農戶耕牛的牛角,養豬的豬舍,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,這是祭告天地鬼神,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。
三、冬至養生:

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,主要是因為“冬至一陽生”,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這一天防寒保暖,同時也可以在晚間泡腳,適量進補,吃些養肝護肝食物比如菠菜、芹菜和豬肝等。
四、家人聚餐:

冬至也是大家團聚的日子,很多平時不在一起生活的家人會聚餐,離家遙遠無法返回的,必須打電話或微信給父母親人。
傳統節日,雖不似洋節日那么受重視,媒體和商家也幾乎不宣傳,但是傳統節日卻能提醒我們,家在哪里?父母在哪里?故鄉在哪里?
相關新聞
全國服務熱線:

公司地址:江蘇揚州市立新路24號

手機網站

天貓店
版權所有:揚州五亭食品集團有限公司